第19章 财富盛宴 (2 / 2)
无瑕书屋www.wxshuwu.com
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,农产品价格飙升,为亨特带来了人生的第一笔巨额财富。
到了1957年,《财富》杂志估计H.L. 亨特的财富总额在4亿到7亿美元之间,使他跻身当时全美最富有的八人行列。
而亨特家族的后代也并未止步于此,他们积极寻求新的投资机遇:尼尔森-亨特投身于利比亚的石油产业,虽然后来因政局动荡导致油田被收归国有,遭受了高达40亿美元的潜在损失;
卡罗琳-亨特创立了一家酒店集团并亲自出任董事长;
拉马-亨特则参与创立了北美橄榄球联盟及北美英式足球联盟,并将橄榄球年度总决赛命名为“超级碗”;
斯万尼-亨特不仅担任过美国驻奥地利大使,还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任教。
可以说,亨特家族的影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领域无处不在。
进入1970年代初期,大豆成为了美国的一项关键出口产品,不仅广泛应用于饲料和食用油生产,也逐渐成为美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食材。
1973年夏季,大豆需求激增,甚至导致现货市场出现断供,迫使美国政府暂停大豆出口——对于非主食类农产品而言,这种情况极为罕见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大豆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。
嗅到商机的尼尔森-亨特决定动用家族资源,投身于大豆市场的投机活动。
尼尔森-亨特在1973年,开始在中东市场收购实物白银,同时在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市场上买进白银期货合约。
这一决策极具战略眼光,亨特家族在白银价格上涨之前抓住了最后的机会,在价格低谷时积累了大量的头寸。
到了1973年12月,亨特家族已经购买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白银现货,并以每盎司2.9美元的成本购入了3500万盎司的白银期货合约,一举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白银持有者之一。
1979年夏天,尼尔森-亨特终于发起了总攻。
他计划将白银价格推向一个新的高峰,使其像黄金一样爆发性增长。
这场即将上演的商品期货史上最壮观的悲剧之一,就这样拉开了序幕。
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,尼尔森-亨特通过其掌控的“国际金属投资公司”向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下达了累计4000万盎司白银的买入指令。
这家看似神秘的投资公司,实际上仅有两类股东:亨特家族以及沙特的一些王室成员和富豪。
如果硬要类比,你可以将这家公司看作另一个“黑石集团”——一个贪婪的董事会加上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投资者。
尼尔森-亨特和他的弟弟威廉-亨特通过多家华尔街经纪公司完成了这些购买指令,包括希尔森、贝奇等知名投资银行。
随着市场中出现的巨额买盘,银价迅速从每盎司6美元飙升至11美元,但市场上没有人知道背后的买家是谁。
美利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交易记录,最终发现大部分买单来自一家在百慕大群岛注册的“国际金属投资公司”。
被侵犯核心利益的它们,当然不会就这么被轻易糊弄过去。
最终,经过各方更加深入的调查,深藏幕后的亨特家族才最终浮出水面。
得知这个消息的所有人,全都感到非常震惊;
很快,纽约和芝加哥的每一个交易商都得知亨特家族就是“国际金属投资公司”的幕后老板。
而亨特家族,此时正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,体量足以媲美后世华夏的中信集团!